从最新发布的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看,2024年以来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升级,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已达158个,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超过390个,一批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同期,农业农村经济年中形势分析指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稳中有进,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产业基础更坚实、基础设施更完善、生活品质更提升的综合态势。在新一轮乡村建设中,“智慧农业”成为重要着力点。《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30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力争达到35%左右,重点围绕智能装备、精准监测、数字农田、智慧牧场等方向布局一批创新应用项目。
目前,已有百余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落地,通过物联网感知、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系统,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优化种养结构。随着5G、北斗、云计算等技术深入农村,越来越多新农村建设项目将数字基础设施与农田水利、村庄道路、人居环境改造同步推进,让“数字乡村”从概念走向场景。
从发展模式看,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产业+生态+服务”三维一体的格局。一方面,通过产业园区和强镇建设,把优势农产品做深做精,推动从初级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另一方面,结合村庄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完善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亮化等工程,塑造有乡愁记忆又现代宜居的村庄环境;同时,围绕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发展乡村电商、乡村旅游、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而言,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将是围绕县域优势产业和乡村生活品质双向发力,通过项目化、清单化、数字化的方式,把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系统统筹起来。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