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的“村晚”舞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舞蹈正在上演:舞者扮演“电诈分子”“高利贷中介”“伪理财推销员”和普通农民,将现实中常见的诈骗套路编排进舞蹈和小品,对白朴实、情节生动,引来台下观众阵阵掌声。演出间隙,主持人以提问互动的方式,把防范非法集资、防电信诈骗、识别高息诱惑等金融常识一一讲解清楚;当地银行工作人员则在台下同步派发宣传折页,指导中老年人安装官方反诈App和银行官方App,提示切勿随意透露短信验证码和银行卡密码。
这种“广场舞+村晚+金融课堂”的新模式,正在各地农村推广开来。以往单纯的讲座和发资料容易被农民忽视,而通过把真实案例改编为舞蹈和短剧,既拉近了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记忆度。一位参加演出的村民说:“我们自己演给自己看,谁演诈骗分子谁都觉得不好意思,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多留个心眼。”金融机构也深知,只有真正走进村民的生活场景,才能在防范风险上取得实效。从舞台搭建到内容设计,从音响设备支持到奖品赞助,金融机构都积极参与,既展现社会责任,又树立了良好口碑。
在“十四五”向“十五五”过渡的关键阶段,农村地区的金融风险防控任务愈发重要。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在乡村普及,部分不法分子开始把“黑手”伸向信息相对闭塞的老人和妇女群体。通过把金融知识宣讲嵌入“村晚”“农民丰收节”“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基层政府与金融机构形成了“文化搭台、金融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机制。未来,类似活动还将拓展到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政策解读、农业保险和贷款产品介绍等领域,让村民在歌声、舞步和笑声中学政策、懂金融、会维权,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防骗能力,为乡村振兴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