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中国的开放格局将从量的扩展迈向质的提升。从“边境开放”到“制度型开放”,从货物贸易到规则标准的国际接轨,中国式现代化的外向动力正迎来新阶段。面对地缘政治复杂化与全球供应链重构,构建更加自主、安全、互利的开放体系,是新时代开放战略的核心命题。
在“引进来”方面,中国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投资生态。重点行业如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等,将进一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与此同时,外资将不仅是资金的输入者,更是技术、管理、标准的协同创新伙伴。通过在上海、深圳、海南等地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正加快培育国际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而“走出去”将呈现出更加系统与多元的发展特征。国有与民营企业将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寻找新的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资本和科技资本“双向流动”。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中心、绿色工厂与数字供应链网络将构建“本土研发、全球布局”的创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向绿色能源、数字贸易、人文交流等新领域拓展,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新格局。
未来的开放,不仅是经济的外向拓展,更是制度、标准、理念的全球互动。中国将在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数据跨境流动、数字货币治理等前沿议题上,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从“适应国际规则”向“塑造国际规则”转变。一个制度型开放、内外联动、稳健多元的开放新格局,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