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诏安县的四都镇西梧村,一场由内而外的华丽蜕变正在精彩上演。这个典型的滨海渔村,曾经或许平凡无奇,甚至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但如今却以崭新的姿态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生动诠释了共同富裕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内涵。
五心铸魂,产业蝶变启新程
西梧村的发展之路,始于“五心工作法”的坚定践行。“初心、爱心、公心、恒心、决心”,这五颗心如同五把金钥匙,打开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宝藏之门。10多年来,凭借着这股子韧劲和智慧,西梧村从曾经的落后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元一路飙升至408万元,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西梧村人辛勤耕耘的汗水,更是“五心工作法”结出的丰硕果实。
特色产业的壮大,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更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曾经靠海吃海、单一捕捞的渔民们,如今在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渔业加工、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兴起,让西梧村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
评优树先,乡风文明焕新颜
经济的腾飞并未让西梧村人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反,他们深知,只有物质和精神双丰收,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于是,一场以评优评先为引领的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在村里蓬勃开展。
今年7月1日,西梧村第四届表彰大会如期举行,19人(户)的道德楷模、贤媳孝妇及文明卫生户受到了隆重表彰。这样的评选表彰活动,每三年就会定期举办一次,已经成为西梧村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常态化举措。截至目前,已有80人(户)的各类先进受到了表彰,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在村里树立起了道德的标杆,引领着全体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除了评优评先,西梧村还通过成立奖学奖教促进会,激励优秀小学教师、中高考优秀学子及博士等,为村庄的未来发展培养人才;举办民俗展演、开蚝擂台赛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修订《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以红黑榜深化乡风文明实践,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如今,西梧村已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曾经的“民风彪悍”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和谐文明的乡村新气象。村里年年涌现大学生,更有佼佼者考入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还创造了连续11年“零上访”的佳绩,真正实现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有机统一。
两手齐抓,诏安绘就共富图
西梧村的华丽转身,是诏安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生动缩影。诏安深知,共同富裕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也彰显于精神层面。只有让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富足起来,在精神上充实起来,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文化是滋养精神的沃土,也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诏安集结理论骨干、文化使者、身边名嘴组建“大理包”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课堂、社区广场等场所,通过主题宣讲、电影艺术党课、脱口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了基层理论传播新标杆。这些活动就像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让党的理论和政策深入人心,让文化的力量在基层绽放光彩。
从西梧村的产业发展到乡风文明建设,再到诏安全县的城乡融合发展,一幅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共同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诏安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诏安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让共同富裕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