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的暖阳洒在开阳县米坪乡的晒场上,金黄的玉米堆成连绵的小山,玉米粒如碎金般铺满地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村民们穿梭其间,木耙翻动时带起“哗啦啦”的脆响,混合着此起彼伏的笑声,奏响了一曲丰收的欢歌。
“黄金晒场”里的幸福密码
“瞧这玉米粒,颗颗饱满得像珍珠!”米坪街晒场上,村民李永福捧起一把玉米,眼角笑出了褶皱。他手中的木耙轻扬,玉米粒如金色雨帘洒落,在青石板上跳跃出欢快的节奏。“今年两亩地收了近1600斤,比去年多出100斤!”他指着晒场上冒尖的玉米堆感慨,“家家户户的粮垛都顶到了天,夜里睡着都能笑醒!”
晒场上,竹匾、簸箕错落有致,金黄的玉米与远处青瓦白墙的民居相映成趣。孩童们追逐嬉戏,偶尔抓起一把玉米粒抛向空中,引得鸡群扑棱着翅膀争食,老人坐在屋檐下,眯着眼看这热闹景象,皱纹里满是踏实。
科学服务护好“丰收果”
为让每一粒玉米安全归仓,米坪乡早早就打响了“保粮战”。乡政府整合闲置空地,开辟出12处集中晒场,组织党员志愿者平整土地、清理杂物,让村民告别了“路边晒粮”的隐患。农技人员则成了晒场上的“常客”,他们蹲在玉米堆旁,手把手教村民翻晒技巧:“午后太阳毒,得勤翻动;傍晚看云色,要赶在露水前收拢……”
“今年全乡4770余亩玉米地,预计总产量突破352万斤!”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振华蹲在粮垛旁,抓起一把玉米搓了搓,“这不仅是粮食增收,更是乡亲们的‘信心粮’!”他指着远处正在扩建的桃园说,“腰包鼓了,大家发展特色产业的劲头更足了,乡村振兴的底气也更硬了!”
“金豆子”铺就振兴路
夕阳西下,晒场上的玉米被装进麻袋,码成整齐的“粮墙”。卡车“突突”驶来,将满载希望的“金豆子”运往粮仓和市场。李永福站在自家粮垛前盘算:“等卖了玉米,再添几头猪,年底给孙子包个大红包!”
如今,米坪乡正谋划新篇章:搭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产销平台,让玉米通过电商直供城市餐桌;延伸产业链,开发玉米糁、玉米饼等深加工产品;同时以玉米丰收为契机,扩大“米坪蜜桃”种植规模,打造“春赏桃花、秋收玉米”的农旅品牌。
山风拂过,晒场上的玉米粒微微颤动,仿佛在低语着新的故事。从“粮满仓”到“钱满囊”,从“丰收景”到“振兴图”,米坪乡的孟秋,正以金黄的玉米为笔,在黔中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