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米酒:千年古韵酿新章,酒旅融合启振兴

2025-09-03 14:31:17     来源:城镇网     作者:     浏览次数:632

   秋风拂过皖南丘陵,休宁县五城镇西田村的空气中弥漫着糯米发酵的醇香。这座以“茶干米酒”闻名的小镇,正以一杯传承千年的米酒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新篇——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产业园,从非遗技艺到酒旅融合,五城米酒的产业化之路,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更是新时代下镇域经济突围的生动实践。

  一、古法新酿:非遗技艺的青春突围

  五城米酒的酿造史可追溯至宋代,其“浸米、蒸饭、拌粬、发酵”等十二道古法工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长期依赖老师傅经验的传统工艺,却让米酒品质如“开盲盒”般参差,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

  转机始于2021年。“90后”返乡创业者洪鑫带领团队,以“低度微醺”为切入点,在保留非遗核心工艺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生产体系:通过微生物检测技术固定发酵参数,用清洁化车间替代露天晾晒,将桂花、玫瑰等花果元素融入酒体,开发出覆盖年轻客群的多元化产品线。黄山将军米酒公司的实践证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并非零和博弈——清洁化改造使产能提升3倍,标准化工艺让产品合格率跃升至98%,而花果米酒系列更成为长三角市场的新宠。

  这种“守正创新”的智慧,恰如米酒酿造中的“阴阳调和”:古法为魂,赋予产品文化厚度;科技为翼,助力产业破局腾飞。

  二、产业蝶变: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升级

  在五城米酒产业园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幅“农酒旅研”一体化蓝图正徐徐展开。这个总投资1.1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涵盖产业园、原料基地、酒旅融合三大板块,标志着五城米酒从“作坊经济”向“集群发展”的跨越。

  产业链上游,200亩糯米原料示范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既保障原料品质,又带动农民增收;中游生产端,30余家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年综合产值突破5000万元;下游消费端,酒旅融合体验区将非遗工坊、米酒博物馆、田园民宿串联成线,让游客在“品一杯古法米酒、观一场非遗展演、住一晚徽州民宿”中,感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沉浸式体验。

  这种全链条升级的逻辑,与米酒酿造中的“时间哲学”异曲同工:唯有经历浸米之润、蒸饭之热、发酵之静,方能成就醇厚甘美的佳酿;产业振兴亦需久久为功,方能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质变。

  三、酒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醉美”注脚

  五城镇的探索,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提供了“黄山样本”。当非遗技艺遇上现代消费,当田园风光叠加文旅体验,一杯米酒的能量被无限放大——它不仅是餐桌上的饮品,更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传承文化的载体、致富乡亲的引擎。

  数据显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增收2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米酒+旅游”“米酒+研学”等新业态,五城镇正在构建“以文兴业、以业带村”的良性循环,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结语

  从西田村的袅袅酒香,到产业园的机械轰鸣;从老师傅掌心的温度,到年轻人创新的热情,五城米酒的故事,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文化与经济的共舞。当非遗技艺遇见乡村振兴,当千年古韵邂逅时代机遇,这杯浸透着徽州智慧的米酒,正酿出更加醇厚的未来。

友情链接
重庆新闻社 人民经济网 消费周刊 华夏网 企业报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网站地图 | 文章索引
中国城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396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