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产业人才始终是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创新活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工业大区,渝北区软件信息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本地顶尖高校资源有限、高端人才难聚难留等人才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渝北区创新推出“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在人才培养、创业扶持、人岗匹配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定制课程,培育产业急需人才
渝北区依托软件超级人才工厂,积极联动重庆工职大学与菲利信、长安安驿等企业,深度剖析产业需求,定制特色工种,为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人才。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同时,通过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出的“技能提升特训营”,开设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数据分析师等前沿课程,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为人才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培训。参加培训后成功入职景烁数据科技公司的高校毕业生刘敏感慨道:“来这里参加培训,政府有补贴,又能学到最实用的前沿技术,对职业发展帮助真的很大!”这充分体现了定制课程和前沿培训对人才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也为产业吸引和留住了更多优秀人才。
四位一体,打造技能提升闭环
今年以来,渝北区大力推行的“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完整闭环。开展订单式、定向类培训5200人,新开发数控铣床、供应链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等6个紧缺培训项目,培养紧缺技能人才965名。这种精准的培训模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了人才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技能评价环节则是对人才技能水平的科学认定,为人才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就业服务贯穿始终,为培训学员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全方位支持,确保学员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四位一体培训模式的有效实施,不仅解决了产业人才短缺问题,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四创联动,构建创业扶持体系
在促进创业方面,渝北区构建起“培训+服务+孵化+活动”四创联动服务体系,实施“创享渝北”创业赋能行动,为创业者提供覆盖全周期的全方位支持。通过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提供创业服务,包括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融资支持等,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依托27家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设备、技术等孵化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创业者交流合作平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这一服务体系已服务创业者300余人次,27家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企业5100余户,带动就业4.5万余人。四创联动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能匹配,促进人岗高效对接
为促进人岗高效匹配,渝北区充分发挥渝北就业人才网、零工驿站等平台的大数据智能匹配功能,强化对410家企业的用工动态监测,完善重点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并对民康工贸、西部航空等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用工指导。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匹配,能够快速准确地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沟通桥梁,提高招聘效率和求职成功率。
一对一用工指导则针对重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的用工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用工难题。人岗高效匹配的实现,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劳动者稳定就业,实现了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
精准施策,展望就业美好未来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继续精准施策,全面摸清就业底数,建立高校毕业生、市外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详细台账,精准掌握就业需求。同时,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落实好“4项应急政策+5项长效机制”,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攻坚行动,及时为重点群体提供“1131”实名服务。健全完善失业登记、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生活保障、就业援助等联动机制,全力以赴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目标圆满完成,力争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全市排名“保A进位”。
渝北区“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是破解产业人才瓶颈、促进就业创业的成功实践。在未来,渝北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培训模式和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