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先进制造业“生态圈”,激活城镇经济新动能

2025-07-23 09:24:54     来源:城镇网     作者:     浏览次数:241

   在浙江东部的嵊州,一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重塑这座城市的经济肌理。从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到海威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突破行业瓶颈;从传统厨具产业向“人工智能无人厨房”的智能化跃迁,到商业航天卫星发射开启低空经济新赛道……嵊州以“生态圈”思维重构产业逻辑,将制造业从单一环节突破转向全链条协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链式布局: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共生”

  嵊州的产业升级路径,本质上是构建“龙头企业牵引、上下游协同、创新链赋能”的生态体系。以比亚迪新能源项目为例,这一总投资130亿元的“超级工程”不仅带动海威汽车、长鸿生物等3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更催生出新能源电池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氢能装备等五大细分产业集群。2024年,嵊州新能源产业平台产值突破300亿元,相关产品年产值近500亿元,形成“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带动一批”的良性循环。

  这种集群效应在传统产业转型中同样显著。嵊州厨具产业通过“数字赋能+场景创新”,从代工生产跃升为全球集成灶生产基地。亿田智能厨电联合阿里天猫推出行业首款语音交互云智能集成灶,引领厨房场景革命;当地500余家厨具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60%,集成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生态的完善正在重塑区域竞争力——当海威汽车实现“2分钟一体化压铸成型”工艺突破时,其背后是嵊州经济开发区为企业紧急协调3万平方米厂房的“店小二”服务,是同济大学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撑,是“百亿产业基金”对股权投资的精准滴灌。

  二、创新驱动:从“要素投入”到“价值创造”

  在嵊州的产业版图中,创新不再是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嵌入生态圈的“价值创造引擎”。蔚星科技将总部设在艇湖科技未来城,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颗商业化红外气象卫星“星环号·南信大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商业航天从“制造端”向“应用端”延伸;陌桑高科投资20亿元建设功能性蛋白质纤维生产线,推动蚕丝蛋白在生物医药、食品原料等领域的跨界应用。这些案例揭示:当企业创新与区域生态形成共振,便能催生“技术—产业—市场”的闭环价值。

  政府侧的创新赋能同样关键。嵊州构建“高校+平台+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浙江工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共建创新研究院,运行艇湖实验室、西安交大长三角新能源产教融合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2家,累计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29人。更值得借鉴的是“场景创新”机制——通过开放新能源汽车测试道路、建设未来医疗产业园等举措,将城市空间转化为创新试验场,让技术突破直接对接市场需求。

  三、营商革命:从“政策优惠”到“生态优化”

  嵊州的产业崛起,本质是一场营商环境的系统性革命。当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感叹“嵊州速度是标杆”时,背后是“签约到投产仅用8个月”的行政效能突破:产业专班提前对接供电保障,多部门协同完成审批流程再造,“综合查一次”执法改革减少企业迎检负担,“嵊利办”“馨服务”政务品牌让“最多跑一次”满意率攀升至99.5%。

  这种“生态优化”思维贯穿产业全生命周期。针对企业用地难题,嵊州创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将化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让项目提前半年启动;为破解融资瓶颈,组建“百亿产业基金”支持股权投资,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6%;在人才引育方面,建成近千套人才公寓,对国家级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房票补贴,推动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拎包入住”。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制度创新——通过“企情日记”“企情大脑”数字化平台,政府可实时感知企业需求,将“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服务”。

  四、城镇跃迁:从“产业孤岛”到“产城融合”

  嵊州的实践证明,先进制造业生态圈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是城镇能级跃升的催化剂。当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平台与艇湖科技城、丽湖未来城等标志性项目联动发展时,产业空间与城市功能开始深度融合:长三角协同发展产业园集总部研发、商务办公、标准厂房于一体,民生高科合作运营的未来医疗产业园布局高端医械生态,南田路下穿隧道、万人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这种“产业—城市—人才”的良性循环,让嵊州在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位列第85位,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排名第86位。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发展理念的升级。从“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到“数实融合”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从“双招双引”吸引嵊商回归,到“地瓜经济”将“嵊州人经济”转化为“嵊州经济”,嵊州始终在“破”与“立”中寻找平衡。正如市委书记裘建勇所言:“我们要当好城市发展的‘合伙人’,让产业生态圈成为共同富裕的‘幸福圈’。”当比亚迪工厂的工人与艇湖科技城的研发人员共享城市配套,当传统厨具匠人与商业航天工程师在嵊州小吃街交流,这座城市的产业升级便真正实现了“人”的现代化。

  结语

  嵊州的蜕变,为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其核心启示在于: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县域经济不能简单复制大城市路径,而需通过构建先进制造业生态圈,实现“产业—创新—营商—城镇”的四位一体升级。当生态圈的“化学反应”持续释放,县域便能突破资源禀赋限制,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出特色之路。正如嵊州经济开发区墙上那句标语所示:“以生态圈思维培育产业,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未来。”这或许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生动注脚。

友情链接
重庆新闻社 人民经济网 消费周刊 华夏网 企业报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网站地图 | 文章索引
中国城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396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