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踏野寻振兴,灼见赋能谱新章

3836-10-05 17:52:56     来源:城镇网     作者:     浏览次数:577

   “青春脚步量乡野,灼见真知话振兴!”7月7日至11日,长郡中学高一第三大队的150余名师生,怀揣着对乡村的憧憬与探索的热情,进驻长郡自贸临空高级中学,开启了一场为期5天的“走进新农村”实践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走出校园、亲近自然的旅程,更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深度对话,是理论与实践的精彩碰撞。

  聚焦课题,探乡村振兴之策

  两校师生携手并肩,联合组建了15个课题组。这些课题犹如15把钥匙,试图打开乡村振兴的多元密码。从产业转型升级到民生保障,从探究创新制度对新就业群体的影响到长沙县旅游小镇设计,从自贸临空居民转型研究到信息化对农村的影响,再到科技经济与文化生态的协同创新之路、信息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等,每一个课题都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乡村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了获取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师生们深入黄花镇人民政府、万洋科技城、长沙县华穗生态农庄等地。他们与当地百姓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倾听乡村发展的故事,讨论乡村全面振兴所面临的难题。在交流中,师生们感受到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振兴的期待;在讨论中,大家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等方式,师生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为形成科学、合理的调研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元体验,悟乡村文化之美

  活动期间,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他们亲手拿起农具,走进种植基地,种植一种蔬菜。弯腰劳作间,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那一刻,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的沉甸分量,明白了每一寸平整的土地都需要筋骨之力的雕琢。正如一位学子在日记中写道:“弯腰劳作间,才能真切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沉甸分量——每一寸平整的土地,都需要筋骨之力的雕琢。”这不仅仅是一次劳动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学生们懂得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除了劳动实践,学生们还走进航空科技体验馆,开启了一场探索人类飞行梦想的奇妙之旅。在这里,他们了解了人类飞行梦想的过去与未来,见证了中国航天征程的突飞猛进。从古代的竹蜻蜓到现代的航天飞机,从幻想中的飞天到现实中的太空漫步,学生们感受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和人类智慧的伟大力量。这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也为他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在米升文化博物馆,学生们从半亩方塘的方寸之间,照见了祖先的智慧,触摸到了民族的脊梁,探寻到了古老农耕文化的包罗万象。米升,这一小小的量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通过参观米升文化博物馆,学生们对乡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收获满满,燃振兴乡土之火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在充实与忙碌中悄然落幕,但学子们与乡土相连的振兴之路,正缓缓铺展。这次活动,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校园与乡村,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他们不仅了解了乡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在与百姓的交流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和理解;在实地调研中,他们学会了观察和分析;在撰写调研报告中,他们学会了思考和总结。

  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点燃了学子们心中那颗服务乡土、建设家园的火种。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学生表示,将来要回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亲们致富;有的学生表示,要利用自己的科技知识,为乡村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还有的学生表示,要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长郡中学的学子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乡野,用灼热的真知探寻振兴之路。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乡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乡村振兴的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

友情链接
重庆新闻社 人民经济网 消费周刊 华夏网 企业报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网站地图 | 文章索引
中国城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396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