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当下,公共文化建设成为滋养民众精神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临泉县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城乡公共文化建设领域深耕细作,致力于打造城乡居民的“精神粮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加大投入,筑牢公共文化空间根基
临泉县在公共文化建设上舍得投入真金白银。一方面,斥资5000多万元建设占地85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大楼,精心优化配置了30多万册图书,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知识丰富、环境舒适的阅读场所。另一方面,投入1000多万元对城乡29个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平均馆藏图书超过10000册。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也为居民获取文化资源提供了便利,让文化的种子在城乡大地生根发芽。
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临泉县对城乡公共文化场所展开全面摸排调查,遵循系统布局、批次提升的原则,有序推进改造提升工作。县文化馆南北二区改扩建工程、长官杂技小镇育才阁书院、杨桥镇刘大村农民文化乐园等一批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焕然一新。根据各空间的不同大小,科学设置了培训室、阅读空间、书画展厅、多功能厅、非遗展厅、舞蹈排练厅等功能室。这些功能室如同文化的百宝箱,可举办阅读分享、艺术展演、培训讲座、科普教育、文艺沙龙、影视播放、公共社交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丰富活动,让“书香临泉”遍地开花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让“书香临泉”在城乡处处绽放光彩,是临泉县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临泉县围绕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精心构建了“传统节日 + 主题阅读 + 特色品牌”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我们的节日”活动将民俗文化与阅读巧妙结合,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让大家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围绕“世界读书日”等节点,临泉县推出了红色经典诵读、亲子阅读、阅读马拉松等主题活动,激发了居民的阅读热情,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同时,创新“阅读 +”模式,推出“书香研学游”“植趣百科——自然学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居民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此外,“文化惠民讲堂百村行”“农家书屋听书会”等全省知名活动品牌也应运而生,深受居民喜爱。
除了阅读相关活动,“书香研学游一起趣阅读”“以阅读之光点亮乡村生活”“爱在七夕”“家庭亲子教育公益讲座”“同心向党红润皖家”等主题实践活动也精彩纷呈。“周末大舞台”“农民唢呐王”“少儿才艺大赛”等演绎活动在城乡全面展开,为居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18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0多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
强化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加强日常管理,让公共文化空间更好地服务群众,是临泉县夯实工作作风、建设城乡居民“精神粮仓”的重要保障。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临泉县形成了由县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多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制定并完善实施方案,明确每个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节点、建设内容等,统筹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同时,临泉县积极动员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向广大居民提供文化 + 教育、文化 + 旅游、文化 + 科普、文化 + 体育、文化 + 普法等多元化服务。全面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结合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居多的实际情况,增加健康讲座、数字图书音频播放、农家书屋听书等公共文化供给,举办法律、教育、育儿、养生等方面的文化惠民讲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个‘精神粮仓’,已经成为临泉城乡居民精神世界的‘加油站’、推动乡村振兴的‘智慧屋’。”临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少山表示,下一步,临泉县将持续夯实工作作风,让书香弥漫于每一个角落、让文化浸润着乡风民风,让充满书香文韵的“书”适圈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强劲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在临泉县的不懈努力下,一幅文化繁荣、乡村兴盛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