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征程中,每一份力量都弥足珍贵,每一次探索都充满希望。安康市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探索出“组团服务”管理模式,让分散独立的驻村帮扶力量汇聚成磅礴之势,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精准洞察,专业赋能破难题
今年春茶采摘前夕,安康市白河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宋家镇磨坪社区的第一书记熊英,在田间地头与茶农们深入交流时,敏锐地察觉到一个问题:群众对春茶采摘、加工、包装的流程和技术不够熟练,这无疑会影响春茶的品质和效益。熊英深知,这一问题并非磨坪社区独有,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他迅速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白河县第一书记服务团。
服务团高度重视,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久,白河县农业农村局便在各镇组织开展了一场春茶生产技术巡回培训。这场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茶农们渴望知识的心田。来自安康市农技中心、茶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们,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围绕茶园管护、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方面,为茶农们送去了一场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讲座。茶农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专家们耐心解答,现场互动热烈。通过这次培训,茶农们掌握了科学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为春茶的高质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团管理,优势互补聚合力
为了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学历高、眼界宽、信息广、资源多等优势,安康市大胆创新,探索实施了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管理模式,对全市1300名部省市县派驻的第一书记进行统一组团管理。这一模式的实施,犹如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组建了一支精锐之师,让第一书记们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共赢”,从“服务一村”拓展到“带动一片”。
在汉阴县盘龙村,红桃迎来了大丰收。然而,丰收的喜悦背后,却隐藏着销路的难题。如果不能及时将红桃销售出去,丰产价贱滞销的局面将让果农们的辛勤付出付诸东流。关键时刻,蒲溪镇的9名第一书记挺身而出。他们迅速汇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对策,利用各自的人脉资源和信息渠道,四处寻找销路。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帮销了3.5万余斤红桃,为果农们解决了燃眉之急。看着一车车红桃顺利运出,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第一书记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石泉县良田村的第一书记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牵头成立了预制菜产业技术服务组。他深知,预制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单个村庄发展面临着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困难。于是,他积极联动全镇5个村,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发展预制菜产业。在技术服务组的指导下,各村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抱团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如今,预制菜产业已成为石泉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抱团共赢,乡村振兴启新程
分散独立的驻村帮扶力量聚合起来,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惊叹。通过“组团服务”管理模式,第一书记们打破了村庄之间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他们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产业发展方面,第一书记们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共同谋划产业项目,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他们引入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他们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基层治理方面,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村党组织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他们积极参与村里的矛盾纠纷调解和公共事务管理,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
在民生改善方面,第一书记们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协调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难题。他们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技能培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安康市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合作抱团,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力量,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