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其发展不仅在于高楼大厦的林立、街道的繁华,更在于隐藏在地下、支撑城市运转的“里子”工程。在湖北黄石,供排水系统这一城市“里子”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而创新融资模式则成为推动这场变革的关键力量。
黄石之困:城市“里子”告急
随着湖北黄石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如潮水般日益增长。然而,当地部分供排水设施却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因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寿命,面临着管网老化破损、设备容量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隐藏在地下的隐患,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供水危机,影响城乡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用水。
黄石市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余曦坦言:“为切实提升全市供水保障能力,我们统筹开展供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和智慧水务等建设,但由于项目本身相关建设内容收益较低,难以获得信贷支持。”这一困境,反映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关乎民生福祉的项目,往往因自身收益有限,在融资道路上举步维艰。
国开行破局:创新融资模式显身手
在黄石水务集团陷入融资困境之时,国开行湖北分行主动伸出援手。分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与黄石水务集团深入对接,多次赴现场调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全面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面对项目自身收益相对有限的难题,国开行湖北分行评审二处黎晨介绍:“我们系统梳理黄石水务集团存量资产,发现可通过集团其他资产的现金流满足相关贷款要求。”这一创新的市场化融资模式,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融资难题的枷锁。通过此模式,国开行湖北分行为项目提供了超8100万元贷款,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融资支持的方法路径。
这种创新融资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信贷思维的局限,不再仅仅盯着项目本身的收益,而是从集团整体资产和现金流的角度出发,挖掘潜在的资金来源。这不仅为黄石供排水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为其他类似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成效初显:城市“里子”焕新颜
在国开行湖北分行的有力金融支持下,相关工程已全面开工。改造后的效果令人期待,余曦介绍:“改造后,全市供水能力将达54万吨/天,且漏损率明显下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和企业用水需求。”这一改变,将极大地提升黄石市的供水保障能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坚实的支撑。
不仅如此,下一步还将搭建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上下游、全链条数字化。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将使供排水系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能够实时监测水质、水量等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和安全性。这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为黄石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多元融资共筑城市美好明天
国开行住宅与城市建设业务部总经理胡广华表示:“下一步,我行将持续高质量做好城市更新金融服务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实现资金精准投放,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融资模式创新,统筹多渠道资金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让国开行信贷资金与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补助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形成合力。”
这一表态,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前景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而单一的融资渠道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统筹多渠道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方式至关重要。国开行信贷资金与其他各类资金的有机结合,将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为城市“里子”工程提供更加充足、稳定的资金保障。
创新融资模式,是破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的关键一招。湖北黄石的供排水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统筹多渠道资金,为城市“里子”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