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遵义市桐梓县容光镇,一幅生态宜居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硬化路蜿蜒伸展,农家庭院错落有致,田间作物青翠欲滴,林间栈道曲径通幽。这座昔日默默无闻的黔北小镇,正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实现华丽蜕变,既留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生态治理显成效,美丽乡村入画来
在元木村井坝组,村民简远才精心打理着房前的小菜园,嫩绿的时令蔬菜在竹篱笆的映衬下生机盎然;焦元富带领乡亲们沿着公路边沟砌筑挡沙墙,用红砖青瓦勾勒出乡村建设的精致轮廓。来自重庆的避暑游客邓明春漫步林荫栈道,对眼前景致赞不绝口:"十年间见证了这里的蜕变,如今目之所及皆整洁,呼吸之间尽清新,真正找到了第二故乡的归属感。"
这场环境革命的背后,是系统性治理工程的精准发力。容光镇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聚焦垃圾清理、沟渠疏通、厕所改造、圈舍提升六大核心任务,累计清除陈年垃圾230吨,整治污水沟渠8.6公里,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427户,拆除残垣断壁13处。双垭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永强在村民大会上算起"生态账":"环境整治不是面子工程,改的是脏乱差,变的是精气神。污水横流变清流潺潺,垃圾遍地成花果飘香,这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全民参与聚合力,共建共享新风尚
环境之变折射出观念之变。云龙社区群众梁永忠夫妇自发为菜园扎起竹篱笆,盘龙村村民曾伦主动清扫村道,这些自发行为印证着村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容光镇创新"三会一书"(院坝会、群众会、党员会,发放倡议书)宣传机制,通过"红黑榜"评比、卫生示范户评选等载体,将"要我整治"转化为"我要整治"的行动自觉。目前全镇已组建村民环保自治小组21个,群众参与率达92%,形成"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共治格局。
生态赋能促发展,乡村振兴开新局
环境改善释放的生态红利正在显现。井坝组村民自发维护的林间栈道成为避暑经济新亮点,带动17户农家乐提质升级;双垭村依托整洁村容发展乡村民宿,户均增收超万元。镇党委书记侯中普展望未来:"我们要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绿水青山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让整洁村容成为产业兴旺的孵化基地。"目前,该镇已签约生态农业项目3个,规划建设康养基地2处,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环境整治到生态赋能,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容光镇的实践证明:当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振兴血脉,当美丽乡村建设激发内生动力,绿水青山就能真正转化为造福百姓的幸福靠山。这场发生在黔北山乡的绿色变革,正为乡村振兴战略写下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