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滁州三城龙虾小镇人潮涌动,“发现宝藏滁州”2025年龙虾美食消费季在端午与六一双节交汇的盛夏中启幕。这场以“龙虾”为纽带、以“农文旅”为底色的消费盛宴,通过“1+4+1+N”模式串联起美食、赛事、亲子互动与民俗体验,吸引南京、滁州等地游客超5万人次,单日小龙虾销量突破1.2万斤,带动莲藕等农产品销售700万元,消费券撬动现场消费超400万元,成为长三角地区夏日经济的新亮点。
一、舌尖狂欢:从“一虾多吃”到“百味争鸣”
蒜蓉、香辣、十三香……小龙虾的香气在小镇上空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勾动着游客的味蕾。活动现场,数十家摊位各展绝技:传统麻辣小龙虾以红亮油润的色泽点燃舌尖激情,创新蒜香口味用浓郁蒜香包裹Q弹虾肉,更有商家推出“小龙虾披萨”“龙虾粽”等跨界融合菜品,让传统美食焕发新意。
除龙虾外,章鱼小丸子、烤生蚝、臭豆腐等风味小吃与鲜榨果汁、冰镇酸梅汤等饮品组成“夏日清凉矩阵”,当地菜籽油、富硒大米等农特产品展销区则让游客“把滁州味道带回家”。一位南京游客感慨:“从龙虾到小吃,从吃到购,这里一站式满足了全家人的需求。”
二、亲子同乐:慢节奏里的亲情升温
“钓虾比赛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孩子们手持钓竿屏息凝神,家长们在一旁加油助威。这场“人虾对决”不仅考验耐心,更成为亲子互动的温馨场景。活动现场,钓虾池、套圈游戏、龙虾主题手工坊等区域人头攒动,家长们放下手机,与孩子共享“慢时光”。
“平时工作忙,很少陪孩子。今天他钓到第一只龙虾时,眼睛都亮了!”一位滁州本地父亲笑着说。主办方表示,活动特别设置亲子环节,旨在以“龙虾”为媒介,让家庭在协作中增进情感,让乡村成为都市人心灵的“充电站”。
三、产业联动:从“稻虾共生”到“百业共兴”
三城镇的“稻虾文章”早已名声在外。依托天涧村1.2万亩稻虾轮作基地,村民通过“一田两用、一水双收”模式,实现年总产值超300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200万元。此次龙虾季,更是将稻虾产业与餐饮、旅游深度融合:
产业链延伸:小龙虾从田间直达餐桌,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品质与价格优势;
农文旅融合:龙虾小镇打造“养殖-加工-体验-研学”全链条,游客可参观稻虾田、体验钓虾乐趣、购买龙虾衍生品;
品牌赋能:通过美食季活动,三城龙虾品牌影响力辐射长三角,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客流量增长30%。
四、消费引擎:30万消费券撬动千万级市场
“满100减30”“满200减60”……活动现场,消费券成为游客的“省钱利器”。主办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发放30万元消费券,覆盖餐饮、购物、娱乐等场景,直接拉动消费超400万元。一位摊主表示:“消费券让游客更舍得花钱,我们的销售额比平时翻了一倍!”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龙虾季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激活了乡村经济的“毛细血管”:
就业带动:活动期间新增临时就业岗位200余个,涵盖厨师、服务员、安保等;
非遗活化:凤阳花鼓、全椒民歌等非遗表演穿插其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生态价值转化:稻虾田的绿色种植模式吸引游客关注,生态农产品溢价空间提升20%。
五、未来图景:从“季节限定”到“四季常青”
三城镇的探索并未止步于一场活动。未来,当地计划:
打造“龙虾+”IP:开发龙虾主题民宿、研学基地,延长产业链;
数字赋能: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预订等方式,让三城龙虾“触网出圈”;
区域协同:与南京、合肥等周边城市共建“美食旅游圈”,实现客源共享。
从稻田到餐桌,从乡村到都市,三城龙虾季以“小虾”撬动“大产业”,用“烟火气”点燃“经济火”。当夏夜的晚风拂过稻虾田,当游客的笑声回荡在小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