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时节,既是粮食丰收的喜悦期,也是秸秆禁烧的关键期。秸秆焚烧,看似“小事”,实则危害巨大,不仅污染空气、破坏土壤结构,还可能引发火灾,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群众参与度,凝聚禁烧合力,成为做好“三夏”秸秆禁烧工作的重中之重。兰考县考城镇积极作为,通过多元化宣传手段,营造了浓厚的禁烧氛围,为“三夏”生产筑牢了生态防线。
传统媒介齐上阵,禁烧政策入民心
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传统媒介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考城镇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宣传横幅等传统宣传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工作。
广播,作为农村地区最普及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考城镇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在各村广播站播放禁烧通告和政策解读。那熟悉的声音,如同一位贴心的“政策讲解员”,将秸秆禁烧的重要意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违规处罚措施等内容,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村民们无论是在家中休息,还是在田间劳作,都能随时听到广播里的宣传内容,让禁烧政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微信群,则是考城镇利用现代科技开展宣传的新阵地。各村都建立了村民微信群,镇村干部及时在群里发布禁烧工作动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信息。村民们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了解禁烧工作的情况,还能在群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这种互动式的宣传方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还增强了宣传的效果。
宣传横幅,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醒目的色彩,在村庄的主要道路、田间地头等显眼位置悬挂。“严禁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焚烧秸秆违法,综合利用利国利民”等一条条横幅,就像一面面旗帜,时刻提醒着村民们要遵守禁烧规定,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流动宣传车进田间,面对面宣讲暖人心
为了让禁烧宣传更加深入人心,考城镇组织了流动宣传车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车车身张贴着醒目的禁烧标语,车上配备了大喇叭,循环播放着用方言录制的禁烧宣传音频。
宣传车每到一处,都会吸引众多村民的围观。工作人员利用这个机会,与村民们“面对面”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好处。“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了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价值。
有的村民一开始对秸秆禁烧政策不太理解,认为焚烧秸秆方便又省事。工作人员就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焚烧秸秆可能引发的火灾隐患,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将面临的法律责任。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村民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主动支持秸秆禁烧工作。
典型案例强警示,动员宣讲聚合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村民的禁烧意识,考城镇还召开了群众动员宣讲会。在宣讲会上,工作人员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向村民们展示了秸秆焚烧造成的严重后果。那一幕幕烟雾弥漫、火光冲天的场景,让村民们触目惊心。
同时,工作人员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警示教育。某村因为村民违规焚烧秸秆,引发了火灾,不仅烧毁了大量的农作物,还危及到了周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终,违规焚烧的村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个案例,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了秸秆焚烧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在宣讲会上,工作人员还向村民们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有的村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实现了农作物增产增收;有的村通过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产业,带动了村民致富。这些生动的案例,让村民们看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美好前景,激发了他们参与秸秆禁烧和还田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模式,考城镇营造了浓厚的禁烧氛围,引导农户主动参与秸秆禁烧和还田工作。如今,在考城镇的田野上,看不到秸秆焚烧的浓烟滚滚,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和农民们忙碌而又喜悦的身影。“政府主导、群众配合”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考城镇正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蓝天白云,为“三夏”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