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五华县华城镇的百亩烟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浪翻涌,生机勃勃。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碌采摘烟叶的身影穿梭其中,烘烤处选叶、编杆、上炕的场景热火朝天,一幅热闹非凡的“赶烤”画卷正徐徐展开。这片曾经沉寂的撂荒地,如今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春风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为华城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政企联动,搭建合作共赢桥梁
华城镇“烟稻轮作”项目的成功落地,是政企联动结出的硕果。华城镇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国企广东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梅州市全域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顺势而为,与农户达成合作,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政企联动”的转变。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模式局限,政府为企业和农户搭建平台,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与农户紧密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在政企联动的推动下,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农业发展的活力被充分激发,为“烟稻轮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模式创新,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梅州市全域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华城镇实施的“烟稻轮作”项目,采用了“土地集约+技术指导+多方协作”的创新模式。华城镇土地资源丰富且肥沃,气候条件优越,为烟叶和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公司抓住这一优势,通过集约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专业的技术指导为烟叶和水稻的高产优质提供了保障,让农户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多方协作的模式吸引了种植大户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粮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形成了村集体、农户、国企共赢的格局,为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
互利共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烟稻轮作”项目给华城镇的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户朱采云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心声。土地流转出去后,农户每年都能获得一笔稳定的租金收入,再也不用为土地闲置而发愁。同时,他们还能在企业的种植基地打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对于企业来说,稳定的土地供应和农户的积极参与,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村集体也通过土地流转和项目合作,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这种互利共赢的局面,让“烟稻轮作”项目成为了富民强村的“金钥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前景广阔,描绘农业发展新蓝图
目前,华城镇已集约完成480多亩耕地连片流转,“烟稻轮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年产值可达410万元,带动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9.2万元,每年为当地群众带来约150万元的劳务收入。这些数据背后,是“烟稻轮作”项目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一步,梅州市全域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烟叶采摘完后利用闲田种植水稻,通过“烟稻轮作”模式避免农田闲置、改善土壤地力,实现“一田双收”。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推动华城镇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华城镇的“烟稻轮作”项目是农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它以政企联动为引领,以模式创新为驱动,以互利共赢为目标,让撂荒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相信在“烟稻轮作”模式的推动下,华城镇的农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乡村振兴的步伐也将更加稳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