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今年以来,内蒙古住建系统聚焦城镇节水关键领域,精准发力,从统筹项目推进、治理管网漏损、推进再生水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器具、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五个方面大力实施城镇节水专项行动,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城镇节水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项目,筑牢节水根基
在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方面,内蒙古住建系统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精心布局,多点开花。大力推进包头市、赤峰市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试点项目建设,旨在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网漏损治理经验,为全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同时,积极推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5座城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评价标准,引导城市在节水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形成节水型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此外,住建系统还悉心指导呼和浩特市完成国家海绵示范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在再生水利用方面,统筹推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项目建设,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
治理漏损,提升管网效能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是城镇水资源浪费的重要环节。内蒙古住建系统以问题为导向,大力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一方面,积极推进老旧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对老化、破损的管网和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更换,消除漏水隐患。另一方面,完善供水计量设施,通过采取分区计量、压力调控、优化调度、智能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对供水管网的精细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分区计量可以精准定位漏损区域,压力调控和优化调度能够降低管网压力波动,减少漏水风险,智能化管理则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持续提升城镇供水管网管理水平,降低漏损率。
再生水利用,拓宽节水途径
因地制宜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是内蒙古住建系统推进城镇节水的重要举措。强化污水处理厂进水管控,从源头上保证污水处理质量,为再生水生产提供优质原料。加快推进再生水处理能力不足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高再生水水质,使其能够满足更多领域的用水需求。
同时,开展再生水需求评估,深入了解不同行业和用户对再生水的需求情况,拓宽再生水利用场景。加大再生水管网建设力度,特别是重点畅通沿黄地区再生水厂和用水户之间的取水通道,让再生水能够及时、便捷地输送到用水户手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技术器具,营造节水氛围
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是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的重要手段。内蒙古住建系统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管理,要求新建居民小区给水管网要按“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分户设计量设施,从源头上实现用水量的精准计量,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老旧居民小区节水器具改造,为居民更换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器具,降低居民生活用水消耗。
在城镇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方面,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优先利用再生水和雨水。通过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绿化和景观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让节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提升供水保障,确保用水安全
提高公共供水保障能力是城镇节水工作的基础。内蒙古住建系统开展水源地水量水质评估,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水量充沛。一旦发现水源地存在水质或水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调整,保障城镇供水的源头安全。
实施供水设施升级改造,重点对老旧破损、国家明令淘汰及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等水厂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水厂的生产能力和供水质量。开展高品质饮用水示范,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选择部分小区开展直饮水示范,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饮用水。同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广,着力提升城镇供水服务质量,让居民用上放心水。
内蒙古住建系统通过瞄准五个方面大力实施城镇节水专项行动,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城镇节水体系。未来,随着这些行动的深入推进,内蒙古的城镇节水工作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建设美丽内蒙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