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4月2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出了一份提振信心的就业“成绩单”:2024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多增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进度快于时序要求。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这份成绩单不仅彰显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强大韧性,更凸显了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透过数据看本质,一系列稳就业举措正以“组合拳”之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一、数据解码:就业市场呈现“三稳”特征
从就业总量看,308万人的新增就业规模延续了近年来稳中有进的态势。与2023年同期相比,5万人的增量看似微小,却折射出结构优化背后的深意——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用工需求稳步回升,特别是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岗位持续扩容,为就业市场注入新动能。从就业质量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重点群体就业平稳,青年失业率回落至近年来较低水平,农民工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增长,印证了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从区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就业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就业格局更趋均衡,折射出产业梯度转移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成效。
二、政策发力:五维攻坚破解就业难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的挑战,人社部门以“五箭齐发”构建稳就业政策矩阵:
拓岗位:以重大项目牵引就业扩容,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相关领域用工增长12%;实施“春风行动”等专项招聘,组织招聘会12万场,提供岗位1500万个,打通就业供需“最后一公里”。
强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超400亿元;推出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包”,惠及市场主体超800万户。
保重点:实施百万青年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国企扩招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10%;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3000万人,守住民生底线。
提技能: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人员23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提升至32%,缓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优服务:建成全国统一就业信息平台,归集岗位信息超2亿条;推行“直补快办”模式,发放就业补贴资金300亿元,让政策红利“秒速”直达市场主体。
三、攻坚破局:应对挑战需把握“三个平衡”
当前就业市场仍面临需求收缩、预期转弱、技术替代三重压力,需以系统思维破解深层次矛盾:
平衡“短期稳岗”与“长期育才”:既要通过社保缓缴、稳岗返还等政策为企业纾困,又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精准对接,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技能人才。
平衡“区域协同”与“城乡统筹”:加快建设国家就业帮扶基地,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就近就业协同发展;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
平衡“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推广直播带岗、AI面试等数字化服务,同时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心理辅导,构建“线上+线下”“智能+温度”的就业服务体系。
四、未来展望:以就业之稳促发展之进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展望全年,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等政策落地,制造业、服务业用工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新赛道将催生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人社部门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谋划实施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从“就业优先”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列为重点任务,顶层设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托举民生福祉。在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攻坚战中,唯有以政策精准度提升就业获得感,以改革创新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方能让每一份努力都有回响,让每一个梦想都有舞台,让中国经济巨轮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