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县域城镇化扮演着"桥梁"与"催化剂"的双重角色。它既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稳定器",通过要素流动、产业对接、服务共享,正在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
产业融合: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
县域城镇化打破了城乡产业割裂状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经济关系。一方面,特色农业产业链向加工、物流、电商延伸,让"田间地头"对接"城市餐桌";另一方面,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在山东寿光,蔬菜产业从种植延伸到种业研发、智慧物流,带动10万农民就地城镇化,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实现了"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产业升级。
服务共享:缩小城乡生活差距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镇化的核心要义。县域通过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城市生活品质。浙江义乌推行"教育共同体"改革,让乡村学校与城区名校结对,学生升学率提升30%;河南兰考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90%。这些实践表明,优质公共服务既是民生保障,也是吸引人口回流的关键。
乡村振兴: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县域城镇化不是"单向虹吸",而是"双向奔赴"。通过"以城带乡",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四川战旗村依托县城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陕西袁家村打造"关中民俗第一村",带动周边10余个村庄共同发展。这些案例证明,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可以同频共振,实现"农民进城、资本下乡"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县域城镇化正以规划为笔、产业为墨、生态为纸,绘制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转型之路,更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