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甜菊糖行业的风口浪尖

4197-03-29 15:15:55     来源:城镇网     作者:     浏览次数:2074

 

  在中国的甜菊糖行业,山东华仙甜菊股份有限公司以年均占全国甜菊糖生产总量50%以上的实力稳坐中国甜菊糖行业头把交椅;

  在亚洲的甜菊糖领域,郑书旺带领的华仙公司用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让同行业竖起大拇指;

  在全球的甜菊糖大舞台,华仙公司站在“甜菊风波”的风口浪尖,力挽狂澜,让中国的甜菊糖生产企业见到了风雨过后的绚丽彩虹。

  天道酬勤 创业维艰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春潮涌动,改革开放给每一位中国人敞开了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然而,只有少数人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郑书旺,一位生长在齐鲁大地并有着深厚儒家文化底蕴的民营企业家便是这主角之一,他抓住历史机遇,锐意进取,成为一位中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

  20年前的仙庄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当时的热血青年郑书旺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改变这种状况,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仙庄这个鲁西南小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有了党的好政策,郑书旺心里有了底。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认为发展甜叶菊是一个新兴产业,一是能带动农民种植,发家致富;二是产品可以出口,为国家创外汇。

  1986年,郑书旺带领几十个青年,投资30万元,在本村窑厂的废墟上建起了山东省第一家年产10吨的甜菊糖厂,没用国家一分钱,没占用一分可耕地。建厂伊始,困难重重,一缺资金,二缺原料,三没技术,四没销路。然而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战胜了困难。找亲戚奔朋友筹措资金,带领群众发展种植保障原料,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寻求技术支持。在建厂的半年内,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与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棚里,人瘦了十几斤。工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干劲更足了,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干。在他的带领下,第一批产品终于诞生了,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要求。于是他又带上样品,南下北上、风餐露宿跑销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广交会上,产品被外商看中,从此一炮打响,订单如雪片似的纷纷而来,企业效益连年增长。1993年企业达到年产甜菊糖300吨的规模,企业又经滚动式的6次扩产,到1996年已达年产甜菊糖700吨的能力,居全国前列。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同年在济宁市甜菊糖厂的基础上组建了山东华仙集团总公司。甜叶菊种植迅速发展成一个产业,以仙庄村为中心辐射到周围几十个县区和附近三四个省,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平均每亩增加收入近2000元。在华仙的带动下,任城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甜菊之乡”,仙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鲁西南第一村”。

  锐意创新 独领风骚

  创业难,守业亦难,再创新高更难。郑书旺和华仙人没有满足于现状,及时调整思路,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不断将华仙公司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一个企业的创新是管理体制、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积累。

  由集体企业向民营股份制转变,并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华仙公司发展路上首先要过的第一关。在20年前的农村,想要改变村办企业的体制所牵动的各方利益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阻力就足以使一个企业家望而却步。郑书旺却坚定不移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运用他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厌其烦的给公司员工讲改制工作的利好,而他自己却从未想过从中谋取一分私利。他敢于承担责任、一心为企业发展的坦荡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大大改观了人们对改制工作的抵触情绪,大家的思想慢慢转变了,这为改制工作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紧接着郑书旺辗转国内的大中城市,最终确定聘请北京一家咨询公司为企业把脉,将一系列全新的企业理念注入到公司员工心中,使华仙公司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公司已经建立起健康灵活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

  追求卓越,技术永远先行。创业初期,郑书旺始终坚持“非世界一流技术不引进,非国内一流产品不生产”的理念。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不断创新,华仙依靠高新技术,先后研发出“华仙1号、2号、高A3甙”含量的甜叶菊良种,其中自主研发的A3甙甜菊糖打破了日、韩两国的生产垄断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荣获科技部优秀项目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华仙确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创新机制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技术创新强化核心竞争力。建立了省级甜菊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技术中心为核心、产品研发部为触角、预研产品和应市产品双层研发的布局,并与南京植物研究所、日本甜菊糖研究中心、韩国甜菊糖研究中心建立相互合作的技术交流关系,从而使华仙甜菊糖的技术研发引领同行业前沿,并以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市场。高科技含量产品是“三优”(农业部、原轻工部、山东省)、“两名牌”(中国乡镇企业、山东省)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英国犹太认证和美国FDA许可。

  郑书旺在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深深感受到,“以人为本”是企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必须坚持不变的信条,也是华仙企业文化的本质。“敬人、敬业、创新、高效”是华仙人的企业文化特色。“敬人”是核心,对内形成了“求人、用人、育人、留人”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对外体现了华仙对客户的高度责任感,华仙真诚的用人机制为莘莘学子创造了一片理想的创业空间,吸引了大批有文化、高技术的科技人才,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现象,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华仙还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每年培训费用达50多万元,先后培训了经理人、后备干部、质量管理和营销人员等,每年派出高新技术人才出国进行技术研究培训。

  站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技大舞台上,郑书旺带领华仙人依靠近20年坚实的积累,2005年在现有1000吨甜菊糖的基础上,达到1000吨A3甙甜菊糖生产能力,形成1000吨酶转化甜菊规模,并争取公司尽快上市,到2010年争取系列酶转化甜菊糖达5000吨以上。使“十五”末形成3000吨的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利税3500万元、创汇6000万美元的能力,到2010年达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华仙的跨国型经营战略。

  责任大于天 无悔无怨

  中华民族,亘古数千年,一代代勇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的中华儿女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他们会被社会和历史永远记住。不管郑书旺的事业多大,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生养他的这片热土和人民。

  如今的华仙股份已是一个现代化企业集团,华仙村的农民也达到了小康水平,而郑书旺却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严于律己、公正廉洁。他经常告诫职工,要致富不忘国家,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1997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治理的决定,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车间,使废水排放完全达到国家标准。他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投资兴建了省级示范教学楼、幼儿园,职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公寓楼,定期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仙庄村率先成为电话村,现在党员活动室、职工娱乐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使职工和村民在享受丰厚物质生活的同时,拥有了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

  这是一位智慧而真诚的民营企业家带领一群朴实的齐鲁儿女所闯出的一条坎坷而辉煌的朝天大路,它印证了中国甜菊糖行业的发展和再生。在这条路上郑书旺依然无怨无悔,他将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继续探索甜菊糖未来的蓬勃发展之路,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使甜菊糖事业尽快成为一个能够带动地方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使甜菊糖行业迅速成长为中国的又一个支柱产业。为了这一目标,以郑书旺为首的华仙人都将举起拼搏的大旗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无论风有多大、浪有多高。

友情链接
重庆新闻社 人民经济网 消费周刊 华夏网 企业报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网站地图 | 文章索引
中国城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396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