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放开了谁的手脚

602-04-20 15:15:55     来源:城镇网     作者:     浏览次数:810

 

  ——与介休市原市委书记冯建平对话

  编者按:

  介休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人口不过37万。过去是我国小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县份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有企业多,当时这个县的国有企业所提供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大。据统计,最高年是1988年,国有企业这一年所提供的税收是2094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2.34%。历史走到改市撤县的今天,当地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已达到地方财政收入的96%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已达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8%左右。其中的安泰公司不仅股票上市,而且又投资26亿元,形成了150万吨、170万吨生铁、钢,200万吨机焦的年生产能力。但其中历届市委、市政府所创造的业绩还鲜为人知,当记者发稿时,现任市委书记冯建平刚刚接到调令,因此,这个对话加了一个“原”字。

  □本报记者 吕吉山/文

  记者:20年前,山西介休市的义安村民闫吉英还是个农村小队长。20年后,他一手创办的三佳煤化公司经过不断发展,拥有资产20多亿元,员工近7000多人,产品外销日本、美国、瑞典、土耳其、南非等国。1995年以来,他又拿出了7.5亿元投资开发绵山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12大景区共300多个景点,可形成5日游的格局,有人说,从绵山开发看到了山西矿产资源性企业走向无烟工业的希望。

  冯建平:我曾到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等地参观、考察。一路看过去,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点:第一,产业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关键是做强做大。不能说浙江的服装、鞋帽、打火机就比山西的煤炭、焦炭、生铁好,无非是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不同,表现在产品上的差别。但不管是什么产品,必须做强做大。第二,什么时候进入市场都不晚,早发展早得益,可以一马当先,迟发展起点高,也可以后来居上。这次所看的企业有老牌的,如杭州的万向集团,三四十年了。也有三五年的,如法·派服装,从创业到现在仅仅3年就做大了。第三,前面两条加起来就是一个地方要使它的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有一大批企业能够做强做大,靠大企业去支撑它的发展速度,支撑它的财政税收,支撑它的社会发展。

  记者:考察介休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有几个现象值得研究,一是民营企业大户大都出在农业条件不好的地方。二是民营企业集中的焦化产业并不是政府刻意提倡的结果。三是山西大同、阳泉、临汾等地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焦炭产业都没有介休民企做得大,为什么?

  冯建平:像民营企业集中的义安镇、北辛武乡(现在已与义安镇合并)、张兰镇,都处于汾河岸边,土地多属盐碱,当年学大寨时,这里不是打坝造地,而是挖渠排碱。盐碱地是长不好庄稼的,所以这里的老百姓劳动工分值都很低,都很穷。穷则思变,这可能是当年民营企业家决意要从农田里走出来的原因吧。相反,当年农业条件好的地方,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发展起来。由此在更大范围内考察,包括山东和浙江一带,情况亦是如此。二是关于民营企业集中的焦化产业,当初并不是政府刻意提倡的,一度时期,在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上,市里想搞大的是生铁、铸造,但十几年过去了,生铁、铸造并没有发展起来。有句老话,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与无心之间,是否包含着这样一些道理:经济发展是个自然演进的过程,它的产生、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只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大环境,产品、产业的选择由老百姓来办,可能就是市场的选择,最好的选择。三是为什么有丰富主焦煤资源的一些地方没有把焦炭产业做大?焦炭这个产品虽然技术工艺简单,但资金需求量很大,配套的设施如洗煤、供电、铁路专用线等花钱都很多。介休的焦炭在80年代初期、中期起步时,我国的金融政策也处于转轨时期,贷款的条件相对宽松。如果这个产业等到市场供求关系、金融政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90年代再搞,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机遇吧。

  记者:我想问一下,当这群急于摆脱贫困的杰出人物在实现了他们的致富目标、解决了自身高质量生活的问题之后,为什么仍然会孜孜以求、谋求更大发展呢?

  冯建平:这可能得从人的需求层次上作些分析。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讲人的需求是金字塔式的,最底层为生理需求,依次是安全需求、社会需求、社会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能满足生理需求的约占80%,并依次递减,分别为70%、50%、40%,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仅占10%。如果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科学的话,无疑,介休的企业家已上升到第五个层次:创业的满足和成功的追求超过了盈利的动机。在介休,多数的民营企业是有钱的,资产都在几千万、上亿甚至几十亿,但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又都感到资金紧。利润去哪里了呢?都投进去了,投入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规模的扩大上去了。他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社会更多的承认和赞扬,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记者:介休民营企业发展的规模、工业产值、上缴利税等已经在介休国民经济收入中占居了绝对主体。据说,三佳公司每年工资支出已接近全市财政支出中的工资性支出。过去,介休国有企业,尤其是国家大型二类企业多,今天的这种转变你怎么看?

  冯建平:介休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首先在于成为城乡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的主要来源,成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如今,介休经济民营企业是主体。据调查,民营企业职工总数约8.5万人,占城乡劳动力总数的55%;民营企业为农民提供的收入近2000万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字。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加快,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是不可避免的。假如这些富余人员难以找到就业门路,其代价是高昂的,不仅会导致这部分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会使这部分人遭受贫困和精神痛苦,也会加大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所幸的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比较充分地吸纳这部分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条件。有了就业岗位,就会有收入。一般估计,全市民营企业年工资支出大约为49132万元,民营企业职工年均收入在5849元左右。民营企业职工人数最多的三佳公司,每年的工资支出为5760万元,已经接近于全市财政支出中的工资性支出。

  民营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力。从1998年到现在,全市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共25项,投资金额约30亿元,基本上都是由民营企业搞的,而且选的都是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产品关联度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产品项目。在资金越来越难以筹措的情况下,介休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动却异常活跃,说到底恐怕还是它的体制、机制在起作用。

  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在介休可以说是“出了一个大户,带动一个产业,兴起一片集镇,致富一方农民”。其中义安、义棠、张兰、三佳等几个民营企业集中的乡镇,城镇人口都已超过了50%。

  记者: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没有政府的有力支持,可能在一定情况下做不成很大的事儿。比如,安泰要上170万吨钢、200万吨机焦,至少占地2500亩,靠企业自己协调与周围老百姓的关系可能是做不到的?

  冯建平:现在大家都在说,民营经济要发展,创造环境是关键,这是很对的。但一个非常适宜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环境,既要靠政府,同样也要靠企业家本身。民营经济在一个地方所占比例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个地方市场化程度的高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它必然会影响和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样,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也必然会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发展,帮他们解决难题,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切能给予的方便、条件和可能。在介休,不能说发展环境就没有问题了,相反还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但确确实实已有了一种共识: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顶梁柱,政府是为企业家服务的。

友情链接
重庆新闻社 人民经济网 消费周刊 华夏网 企业报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网站地图 | 文章索引
中国城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396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584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